游客
题文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3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分)在此之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1分)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李明所在学习小组对这三个总统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追根溯源】
……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大国堀起》解说词
(1)解说词里的“战争”指什么战争?新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图说历史】
(2)图1 林肯和图2 罗斯福你更欣赏哪一个美国总统?并说明理由。

【方法运用】
同学们研究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三个美国总统,为他们的贡献所倾倒,但是围绕着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李明和王成却辩论上了,见图3 。

(3)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方法?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格局不断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后初期……为了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在美国的操纵下,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摘编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独立活动。……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主要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该条约是在哪次国际性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通过两次国际性会议,帝国主义国家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2)材料二中的“战后”指的是哪次战争后?据材料二内容,美国成立了哪一国际组织?针对这一组织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导致了哪一政治格局的形成?
(3)材料三中的“新秩序”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发展趋势?“旧秩序”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面对“世界新秩序”,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近代前期,中国各阶级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阶级
材料
问题
探究
地主阶级
材料一:

图一:《海国图志》 图二:江南制造总局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作品的作者是谁?该作品的编写目的是什么?
(2)图二是在哪场运动中创办的哪种类型企业?
(7)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有何共同作用?
农民阶级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红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3)材料二中的军队建立于何时?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材料三:

图三:严复图四:京师大学堂
(4)材料三中的人物他的第一部译著是什么? 图四是哪一场运动留下的成果?
革命派
材料四: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
(5)根据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完成了什么任务?
先进知识分子
材料五: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6)根据材料五写出该运动的口号,指出其局限性?

中国古代史上,政府政策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六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1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分)在贸易繁荣的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1分)那时,往来客人住宿在什么场所?
(3)据材料三回答,“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1分) “以广州为唯一……种种限制”表明了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 1分)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1分)
(4)上述材料及相关问题反映了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3分)2014年12月13日上午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此举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胸佩白花出席仪式。习主席说:“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1)下面给出了一组图片,请你依图续说南京大屠杀:

(要求:①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但不得全部照抄教材;②史实准确,语句通顺;③字数在200字以内。)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
(2)请你说说南京大屠杀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