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②。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①祖:这里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响:回响,回声。③预于次:参预在末座。④类:种类,物类。⑤蚊蚋噆(zǎn)肤:蚊蚋叮咬人的皮肤。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叹曰(       )                (2)众客之如响(      )
(3)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4)天本为人生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之于民厚矣!
(2)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从“生态伦理”的观念,本文给了你哪些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问题(3题,共10分)
【选段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选段二】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暇甚:_______________ ②一狼其中:_______________
③屠起:_______________④扁鹊望桓侯而走: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野有麦场
② 其一坐于前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久 ,目似瞑
又数刀毙
B.与厅室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鄙有二僧
C.吾欲南海,何如?
送杜少府任蜀州
D.恐前后受

屠自后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未识书具 ()(2)或以钱币之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明道中,先人还家 ( )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作者本人来看,“。(填原文)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不少于60字)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①巾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轩冕:此处指有莲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
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解释字的意思。
(1)识: (2)欲:
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1)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2)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