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 B.乙醇燃烧 | C.铝与稀硫酸反应 | D.氧化钙溶于水 |
某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mol/(L·s);②υ(B)="=0.6" mol/(L·s);
③υ(C)="=0.4" mol/(L·s);④υ(D)="=0.45" mol/(L·s)。
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①B.②③C.①④D.④
如图所示,为直流电源,
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
为电镀槽。接通电路(未闭合K)后发现
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片上镀铜,接通K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
B.f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C.e极材料为铁片,f极材料的铜片 |
D.可选用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作电镀液 |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若每次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8min时 A的反应速率为0.08mol·L-1·min-1 |
B.在0-54分钟的反应过程中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始终为4 |
C.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
D.反应方程式中的x=1,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Q KJ/mol(Q>0)。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NH3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为Q2KJ,已知甲和乙两容器中所达到的平衡完全相同且Q1=4Q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两容器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同,甲中N2和H2为80%,乙中NH3为20% |
B.甲中NH3的体积分数与乙相等 |
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moLN2、0.6molH2、1.6molNH3,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
D.乙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 |
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
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H>0 |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