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上图(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O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O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 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 O
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步骤
现象
结论






如图是某种薯片的包装袋,里面被一种气体充得鼓鼓的。小明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请你和小明一起对该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食品和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腐败;常填充某种气体以防腐。
作出假设:小明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你的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然后注入
__________中

小明的假设正确

反思讨论:实验后,小明认为作为食品的防腐气体应具备某些要求,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要求?(答出3点)

你认为:气体包装食品除防腐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冷却后,松开弹簧夹,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把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小木条的外端首先变黑,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探究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
(3)探究三: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探究四: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小明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灭,忽明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不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后才恢复了正常。
第二天,小明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到一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出容易生锈,问题往往出在这些地方。”小明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是铜铝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口处和铜、铜接口处都没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生锈吗?不同金属接口处都易生锈吗?小明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铜丝、铝丝、铁丝、薪条,想研究模仿自然条件下,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口出生锈情况。
请你和小明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你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⑵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类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接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
⑶为避免类似小明家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电工师傅提出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