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嫌隙 |
B.刑人如恐不胜 刑:刑法 |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
D.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
下列各句均直接表现项羽“为人寡谋”的一项是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壮士,赐之卮酒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项王默然不应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描写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
B.本文刻画人物多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如项羽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刘邦却谦卑恭谨,老谋深算。 |
C.本文围绕项羽是否采取行动,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情节忽张忽弛,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
D.本文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
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蜃说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
(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家僮走报怪事
(2)第见沧溟浩渺中
(3)鱼鳞相比
(4)冉冉漫灭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C.古之人不余欺也 |
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
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B.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家子读书坟园
有世家子读书坟园。园外居民数十家,皆巨室①之守墓者也。一日,于墙缺见丽女露半面,方欲注视,已避去。越数日,见于墙外采野花,时时凝睇望墙内,或竟登墙缺,露其半身,以为东家之窥宋玉②也。颇萦梦想,而私念居此地者皆粗材③,不应有此艳质。又所见皆荆布,不应此女独靓妆,心疑为狐鬼,故虽流目送盼,而未通一词。一夕,独立树下,闻墙外二女私语。一女曰: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一女曰:彼方疑我为狐鬼,何必徒使惊怖。一女又曰:青天白日,安有狐鬼,痴儿不解事至此。世家子闻之窃喜,褰③衣欲出,忽猛省曰:自称非狐鬼,其为狐鬼也确矣。天下小人未有自称小人者,岂惟不自称,且无不痛诋小人,以自明非小人者,此魅④用此术也。掉臂竟返。次日密访之,果无此二女,此二女亦不再来。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注释】
①巨室:世家大族,也指富家。②东家之窥宋玉:东家之子是个美女,传说她登墙窥宋玉三年,但宋玉毫不动心。④魅:传说中的鬼怪。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越数日
(2)或竟登墙缺
(3)痛诋小人
(4)掉臂竟返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为东家之窥宋玉也 |
B.何不就之 |
C.世家子闻之窃喜 |
D.次日密访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汝意中人方步月,何不就之?世家子先“窃喜”后“猛省”,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5题
权皋字士繇,秦州略阳人,擢进士第,为临清尉。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署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天宝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福昌尉仲谟。谟妻,皋妹也。密约以疾召之,谟来,皋阳喑,直视谟而瞑。谟为尽哀,自含敛之。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皋潜候于淇门,奉侍昼夜南奔,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①。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高适表试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皋良久不答,泣曰:“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掩面去。遘悟,厚谢。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尝曰:“吾洁身乱世,以全吾志,欲持是受名邪?”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列其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卒,年四十六,洄等制服行哭,诏赠秘书少监。
【注】①诇:音xiòng,刺探。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 籍:借助 | B.还过福昌尉仲谟过:拜访 |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敛:收敛 | D.今何由致天子使致:达到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皋度禄山且叛 | B.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 ![]() |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 | D.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 |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永王举兵,胁士大夫 | B.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 戍卒叫,函谷举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 |
C.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 | D.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 |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权皋能保持高尚节操的一组是()
① 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② 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
③ 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
④ 浙西节度使颜真卿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
⑤ 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⑥ 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权皋估计安禄山将要反叛,曾劝谏安禄山而安禄山不听,离开安禄山怕殃及母亲,于是在献俘京师返回经过福昌时,和妹夫仲谟密约,假装病死而逃离。 |
B.权皋暗中到淇门迎候母亲而南奔,在临淮他做驿亭仆役来探听北方情况。在他渡江后,安禄山反叛。后永王举兵,威胁士大夫参加,权皋改变姓名而脱身。 |
C.权皋客居洪州,朝廷中人过州,求取财物过多,南昌县令王遘要审查他。而权皋认为动乱之时,出于维护皇权,应宽待这个天子使臣。 |
D.朝廷召拜权皋为起居舍人,他坚持推辞。后朝廷召其任著作郎,他不去应召。权皋能洁身乱世,保全志向,不求名利,受到很多人仰慕和称赞。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不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杀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洁其行而秽其迹秽:使……污秽 |
B.貌寝,口吃而辩寝:丑陋 |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
D.羽野服挈具而入野服:穿田野人的服装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4分)
译文:
⑵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