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肉食者                   神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①政治方面:
②军事方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种植
C.自古人知兰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⑶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画线字、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2)鲁肃过寻阳()
(3)既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故有名马(    )⑵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⑷鸣之而不能其意(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 ______;
根本原因_ _____________ 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
千里马:_____
伯乐:____
食马者:______
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人不()(2)家富则得良犬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4)来此绝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