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又安敢耶          毒:          
(2)则久已矣          病:          
(3)则弛然而卧          弛然:         
(4)执而之            鞭: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出游予求古仁人之心
C.毒之乎皆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则无敌国外患者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下列加点字。
月下() ()人语之()不()
请翻译文中划线句。

徐孺子虽然年幼却极聪慧,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早慧儿童吗?试着说出一个,并简述能体现他聪明的一件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有佳肴 ()(2)曰()
(3)学半()(4)不知其也 ()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也 B、虽有嘉C、教然后知 D学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曰:“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②已而细柳军
③军士吏被甲,兵刃④先驱曰:“天子至!”
翻译句子。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②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皇上劳军两次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才“按辔徐行”,从这里可看出什么?这些与表现周亚夫有什么联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惟吾德()⑵尝余核舟一()
⑶湖中焉得有此人()⑷晓雾将()
⑸便向路()⑹引凄异()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选自《》,作者是,朝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⑴一寺河干()⑵山门于河()
十余岁()⑷知其一()
(5)数小舟()(6)不亦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