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李公蔚市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②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③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④,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⑤,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⑥,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B.因引出(牵引,拉)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
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
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
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
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称也()翻译下列句子。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翻译下列句子。(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文段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实词。
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
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而()
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
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以其境过清 |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⑴但当涉猎()⑵蒙乃始就学()
⑶与蒙论议()⑷卿今者才略()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⑵ 悔不穷问穷: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