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李公蔚市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B.因引出(牵引,拉)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

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

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

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

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面而视,不见水(2)吾见笑于大方之家
(3)河伯始其面目(4)望洋向若而叹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请写出从本文中引发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文章通过河伯前后认识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②长跪而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 B.乃书帛曰 C.尉果广 D.忿恚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①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②?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④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⑤也,寡人反取病⑥焉。”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②坐:犯罪③曷:“曷”通“何”,什么。④避席:离开座位。⑤.熙:通“嬉”,玩笑。⑥病:无趣,难堪。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唐雎不辱使命。晏子将使楚。 B.徒有先生也。吾欲辱之,何也?
C.非若也天下缟素,今日 D.先生!何至于此!齐人也,盗。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唐雎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B.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C.两篇文章写的都是主人公出使别国的故事,两人都能轻松圆满地完成出使任务。
D.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唐雎的英勇无惧与秦王的色厉内荏,晏子的不卑不亢和楚王的傲慢无礼,都表现得生动形象。

两文中,唐雎和晏子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喜,无与为乐者
B.今亦死暮而果大其财
C.扶苏数谏故域民不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善:善于 。②回:回转,扭转。③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④霁(ji)威:息怒。⑤谒告:请假。⑥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东南七八十里。⑦严装:装备整齐。⑧中辍:中止;辍:停止。⑨鹞:猛禽。⑩固:同“故”,故意。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颜苦谏(触犯)今亦死(逃走)
B.自之(用手臂架着)秦王色(屈服)
C.外皆严装已(妥当)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
D.上得佳鹞(尝试)引喻失(适宜、恰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文意理解。
(1)魏征“奏事固久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2)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出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