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③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④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司马光《资治通鉴·任座直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③趋:快走。这里是任座见文侯盛怒,惶恐走出。 ④向者:刚才。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①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②可 以 一 战 与“以封其子击”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C.何以知之 |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15分)
赈灾 (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东海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嘉庆十有九年▲(2)窃见赤地数千里 ▲
(3)爨(cuān )无薪▲(4)远近咸便矣▲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土砾凸者为丘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扶苏以数谏故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被灾尤剧。 ▲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
阅读理解
(一)廉 颇 思 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多与使者金 ④使者还报曰 翻译“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一句。
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或短语。
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
四时俱备()夕日欲颓()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有人读了甲文,能大致估算出文中船速,你知道多少吗?请说明理由。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翻译划线的句子。
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体会。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然后答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转》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人恒过()然()后小惠未徧()神弗福()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重在,从和两个方面来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重在,用的方式表现人物。
(乙)文中曹刿肯定了庄公“”的做法,这也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那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