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唐代李翱的《李文公集》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寇至当守   ②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力不足,死焉,职也。
与“非若吏人、百姓然”中的“然”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岁满则罢去 B.望之蔚而深秀者
C.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D.则北通巫峡

杨氏对婿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4)“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文言文阅读

(一)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来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半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期公疾愈,税域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去蒋山亦七里  

②公适见之  

③且戒苟以转售  

④乃复遗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以识人】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已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臧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愍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致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思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愍(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

  

②三月卒官

  

③安人怜之

  

④病以属公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金。”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公一手挟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乃诣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杜衍,別称杜祁公,北宋名臣。②适:女子出嫁。③重橑(l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B.会山水暴至闻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

尝贻余核舟一

(2)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衍。

(3)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衍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①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②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圈点•品味】

(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摘录•明理】

(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