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⑤,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⑤不偶:命运不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偶洞庭,风涛大作 泛:泛舟
B.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之 传:为……作传
C.值寇乱,负母食兵间  鬻:卖
D.已不复见君者衣宫锦之盛矣曩:从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B.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C.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D.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4分)
(2)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4分)
(3)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之,莫见所涯。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如晦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去者虽多,不足吝:可惜.
B.僚属共之才:认为有才能
C.医候之使道相属:嘱咐
D.及葬,加司空,曰成谥:据一生品德行为而评定称号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杜如晦深受太宗器重的一项是
①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②因表留幕府 ③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④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 ⑤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⑥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杜如晦年轻时有大志 ,能决断。在参加吏部预选时得到高孝基的称赞,认为他有栋梁之才。
B.由于得到房玄龄的举荐,杜如晦深受唐太宗重用。后来担任宰相,出谋划策,制定宪章制度,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C.许多同僚对杜如晦的才能十分称赞。但也有人对他深受皇帝的器重有异议,上书说一个人不可兼任几个职位,暗中讽喻杜如晦等人,受到唐太宗的斥责。
D.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非常痛惜。在他死后加官爵,赐谥号,并且亲自撰文表示哀悼。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2)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文言文阅读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 认为奇特 B.郡县其地 设置郡县
C.皆可 禀报 D.召父老宣谕德意 屡次、多次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 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2)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①渚②崖③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⑤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①涘:水边。②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③崖:通“涯”,水边。④若:海神的名字。⑤伯夷:伯夷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神论
[西晋] 鲁 褒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损。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日:“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日:“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便:(价格)便宜
B.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走动,流通
C.解严毅之,开难发之口颜:面容,脸色
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长者丰衍有余劳苦功高如此
B.岂是谓乎?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吾死生无命,富贵在钱资政殿学士行
D.钱能转祸为福, 败为成 为长句,歌以赠之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功能以及在商品交易中的优越性,然后写钱币深广地渗入社会各领域,对伦理秩序的腐蚀,最后写钱币对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亵渎。
B.作者为了证明“有钱可使鬼”,举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例子: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因我的兄长富有,对我也特别友好,竭力巴结我。可见当时拜金的人情世态。
C.本文语言丰富精妙、通俗明快、幽默诙谐。以四言为主,又有五六言、八九言骈偶排比句式穿插连缀其间,力求参差错落,整齐中富有变化,使人于顿挫跌宕中沉思凝想。
D.文章着重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的一篇奇文。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
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
⑵ 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23.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