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张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与分庭礼抗:对抗
C.近则径公府诣:去,到
D.密以其谋于朝闻:报告(使……知道)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     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守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如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戈、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己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谒。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远涉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浸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释:①吾谷:山谷名。②榜人:船夫。③筇:qióng 竹手杖。④椒极:山顶。⑤土坯磈礧(kuí lěi):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⑥嵌:山石像张开的样子。⑦索索:索然无味的样子。
下列句子是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吴城才百里去:距离 B.余已筇屐治:治理
C.然无碑碣谁某志:记述 D.余其言识:懂得

下面的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项是()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 莫辨瀛海
⑤齦腭摩天,崭绝中断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途中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皆因乘船途经虞山下,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认为没什么可以阻止他的,于是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前往游玩,但由于山上风冷雨洒,打湿了衣服,难以停留,只得在雨稍停后回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则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

(2)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常在于险远

A.死生亦 B.鱼虾而友麋鹿
C.顺流而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孰能讥之乎?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凌万顷茫然。②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C.①尽吾志也不能至者。②倚歌和之。
D.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②亦足畅叙幽情。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今安在哉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项王则起”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项王 B.火尚足以也。
C.卒见相如。 D.幽壑之潜蛟。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饮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餍之有? B.凌万顷之茫然
C.是寡人之过也。 D.见燕使者咸阳宫。

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我何渡”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为变徵之声。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翻译
(1)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
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刑部侍耶。
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
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旧唐书·魏少游传》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供具以悦之丰:使……丰富
B.用此为安:哪里
C.刑部侍郎迁:升官
D.路之政多: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在括号里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 B.朝恩、希暹既诛(豺虺)。
C.到州,即日杖杀(贾明观)。 D.而(为人)龊龊廉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少游为迎驾,曾在灵武南界鸣沙县用盛大的仪式来迎接,被肃宗批评并被去除了官职。
B.在京兆尹任职期间,魏少游提议一定品级的官员及其亲属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职位,得到批准。
C.魏少游在洪州任观察使期间,庇护了权臣元载的党羽贾明观,他在洪州的名声最终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D.魏少游于大历六年三月己未死在官任上,被朝廷追赠为太师,他前后曾经四次做过京兆尹的官。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
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又峻急多石坻:Chí,水中小洲。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C.得泉焉,又买之居:居住
D.而为愚者睿:明智:通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更为愚溪杳不知其所
B.予愚触罪举予人
C.得其尤绝者家盘盘,囷囷焉
D.善鉴万类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下列句子对文句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句话从字面看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歉疚之情,暗含对自身所受屈辱的愤懑不平之意)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是虽辱而愚之,可也”(终于找出溪水命名为“愚溪”而不为冤屈的理由,作者内心得以平衡,甚为舒畅)
C.“今予遭有道而违天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句话是说自己在清明政治下做了错事,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是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D.“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句话体现出作者置身大自然,返璞归真,自得其乐的思想,不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