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张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与分庭礼抗:对抗
C.近则径公府诣:去,到
D.密以其谋于朝闻:报告(使……知道)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     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守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①,因而妙达钟律②,遍工八音③。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⑤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⑥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言怨,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心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潸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注释]①乐户: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子儿子沿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统治阶级取乐,名隶乐籍,户称乐户。②钟律:乐律。③八音:我国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④官商:我国古代音乐五音(官、商、角、徵、羽)之二。这里用以代五音。⑤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⑥水尺:古代用来调整五音六吕的仪器。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遍八音 工:擅长
B.夔父威,方用事用事:掌权
C.皆附之而宝常 短:说坏话
D.其事竟寝:躺着休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造玉磬以献于齐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遂窃其资物而逃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C.大为时人所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宝常然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1)(2) B.(3)(5)
C.(4)(6) D.(2)(5)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大家十分赞赏。
B.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极力反对。
C.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在宫廷内外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寺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然如此。
D.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礼有方略雅:高雅
B.为立店肆:商店
C.遂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议者颇其不切事也嗤:讥笑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④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⑤开屯田八十余所⑥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认为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有利,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B.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C.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又下诏让宋庆礼协助桓彦范;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D.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

(2)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课内文言知识检测。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B.石,金块珠砾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秦者,秦也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而学于师B.三江而五湖
C.吾妻之我者 D.徐孺陈蕃之榻
(3)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屈贾谊于长沙
C.望长沙于日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蹶:受挫折,折损。②“白”:指削去树皮露出白木。③“筹策”:谋划,此处指谋划的军事行动。
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隐勿见:通“现”,出现
B.百里而利者蹶上将趣:趋向,追逐
C.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之烛:照亮

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去国怀乡
C.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夹道而伏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下列对“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位齐国的使者到魏都大梁,觉得孙膑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像善待门客那样礼待他。
B.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C.最后一段,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军事智慧和胆识过人,却没能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兵法为后世传诵。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
⑵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傅青主善书画
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曰,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菴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ƒ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重违:难违。‚昳:太阳偏西。ƒ谂:“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酒,乃与痛饮嗜:喜欢
B.谓月上东向,秉烛为之俟:等待
C.僧慕傅名,书庵额丐:请求
D.欲书此诗刻其上,不善涂鸦顾:想到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命侍者研浓墨②有宁越、苏尚、苏秦、杜赫之属之谋
B.①傅青主徵君山书画著②王好战,请战喻
C.①遂掷笔搓纸辍②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铺丈长玉版纸上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A.①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B.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②以僧无行,不许
C.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D.①屡书,屡自拉弃之②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收画家形象。

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