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 ①芸: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觅 螳 螂 蝉 蝶 之 属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项为之强 ②觅螳螂蝉蝶之属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藐小之物②盍仿而效之 |
B.①必细察其纹理②整其足 |
C.①徐喷以烟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D.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甲乙两段文字共同展现了沈复怎样的特点?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人教版教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邑(yì)人奇之 | B.以钱币乞(qǐ)之 |
C.环谒(jiē)于邑人 | D.泯(mǐn)然众人矣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伤仲永(2)借旁近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4)泯然众人矣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下列句中的“以”与“信数以策干项羽”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 B.何不试之以足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扶苏以数谏故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又不会营生,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
B.韩信曾经在亭长家混吃,亭长的老婆同情他,一大早就做好了饭,等韩信来吃。 |
C.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
D.汉王得到滕公的推荐,让韩信管理粮仓,但是并没有要重用的意思。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亭长妻苦之②于是信孰视
③适见滕公④坐法当斩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②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
【古文阅读】
锦石滩
〔明〕袁宗道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②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③ 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④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⑤,至则外大父方伯公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⑥诗尾曰:“老怀衰飒⑦,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释] ①六合:地名,今江苏六合。②净练:喻江水。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④簏:小篓子。
⑤戟手:打招呼。⑥跋: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的一种文体。 ⑦衰飒:衰老。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 | B.如/秋天晚霞 |
C.一老翁/向予戟手 | D.送/《游锦石洲》诗一首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长可五六里(2)或洁白如玉
(3)余尝拾取数枚归(4)虽一字不留亦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本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A文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
【注释】 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 逆夷:指英国侵略军。 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并杀两尉( 并且 ) | B.比至陈( 比较 ) |
C.枪械云集 ( 聚拢 ) | D.是役也( 这 ) |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陈胜佐之( 代词,代押送的军官 ) | B.祭以尉首( 介词,用 ) |
C.夺而杀尉( 表顺接 ) | D.毙其梁帅伯麦( 代词,清军 ) |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 |
C.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D.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
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 |
B.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 |
C.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 |
D.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 |
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
B.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
C.“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
D.“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