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8分)
太阳风暴
①曾经热映的一部电影《2012》让2012年这个普通的年份充满了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而太阳风暴成为了“2012”末世预言猜想的灾难制造者之一。太阳风暴的到来到底是否如同传言那样是毁灭性的灾难呢?
②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数量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期。剧烈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被通俗地称为“太阳风暴”。
③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往往发生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阳风暴。太阳爆发中剧烈增长的电磁波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磁化等离子体,冲击地球的磁层、影响电离层和地球高层大气,会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灾害天气对航天、通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直接的干扰,引发高技术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更大危害,例如造成卫星失控、卫星载荷受损、导航系统产生严重偏差、短波通讯中断,大范围供电系统故障等。任何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历史上由太阳风暴造成的灾害事故不胜枚举。正如我们受到台风、水灾和地震的危害一样,人类社会也面临着太阳风暴的威胁。
④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1859年发生了史称“卡林顿事件”的太阳风暴。该次太阳风暴就其规模而言,可以称之为“超级太阳风暴”或“超强太阳风暴”。在当时该太阳风暴对刚刚形成的电报网路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电报员触电、电报纸燃烧。这一事件的地磁效应,是近一百年来最强的1989年3月的太阳风暴三倍以上。后者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9个小时。假如“卡林顿事件”发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估量。在“超级太阳风暴”的冲击下,航天、信息系统可能被摧毁,电力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家提出警告,“超级太阳风暴”会让美国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⑤但“超级太阳风暴”袭击的危害并不是无限的,它的到来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当前社会上关于“超级太阳风暴”到来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的说法,主要源于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不清和相关灾难影片引发的臆想。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种世界末日说法给予了批驳。
⑥太阳风虽然猛烈,一般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然而百密一疏,当遭遇“超级太阳风暴”时,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但它的影响不至于毁灭地球。人类通过监测太阳活动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看到诸多太阳风暴可能发生的先兆现象。如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虽然人类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虽然这些现象不一定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发生,但人类的检测足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而且“超级太阳风暴”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属于低概率事件。
⑦我国科学家在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加强了自主研究的力度,实施了关于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天气前沿领域的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的系列研究课题,在基础研究和预报服务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工作者在太阳活动形成机制、太阳爆发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等重要的研究方向,都有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活动预报方法和模式,为我国多项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同时,我国学者在多方面开展太阳活动研究国际合作。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我国太阳物理学者与印度科学家合作,由太阳发电机理论对第24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值作出了有影响的预报。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太阳风暴进行了说明?
有人认为选文第①段十分多余,删去后文章更简洁明了。请你告诉他不能删去此段的理由。
第③段中两个划线词语的使用均十分准确,请分析其作用。
⑴甚至:
⑵任何一次:
作者列举“卡林顿事件”和“魁北克停电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超级太阳风暴”曾经对地球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
B.如果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 场结构异常等,就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即将爆发。 |
C.到现在为止,人类都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
D.选文最后一段从“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和“开展国际合作”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为 |
应对太阳风暴所做的工作。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写出第②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结尾满含深情地写道:“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社戏》片段,回答后面的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文中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写,请从选文中各摘抄一句。
视觉:。
听觉:。
嗅觉:。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的特点。
第二段中加粗加点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这两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第二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
张伟
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力量。比如陈玉蓉,她是一位母亲。
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的生活很平凡。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在过去的7个月里,这位母亲花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走路,每天10公里。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其他光鲜的原由,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31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的捐肝要求,独撑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精心照料儿子31年以后,这位55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了。于是,从7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持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治愈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的快速走着。
这7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许在一个母亲眼里,这已经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
她瘦了16斤,并且,医生最近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并隐藏在巨大而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条历时7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的母亲。
我们愿推崇这位母亲所体现出来的爱。这种爱根植于人类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情中,并且不需区分贵贱,也很难被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割裂。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人性的光辉,质朴但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因为现实而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
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同陈玉蓉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每个人都值得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
( 《读者》2010第一期 )本文的题目是“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可在文中又说“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同样说的是陈玉蓉走的那条路,前后用词是否矛盾,请阐明你的理由。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描写陈玉蓉走路的情形,请抄写这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抄写:
作用:阅读本学期学过的以下链接文章,结合本文,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悟。
《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甜甜的泥土》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父母的心》“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感悟:陈玉蓉这位为子割肝的暴走妈妈感动了世人,她被推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请你仿照示例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相关链接】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2004年9月30日,上海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山东汉子田世国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为了让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田世国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老母亲至今都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友情提醒∶颁奖词应点明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言简意丰,语言流畅且富有美感)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阅读下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⑮“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⑰“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⑱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⑲“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⑳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4分 )
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星夜家访-----()-----期待发光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