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其轴:人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 
|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一:全部。 | 
|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延:招请。 | 
|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去:除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 
|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 
|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 
|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 
|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 
|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 
|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
译文: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④。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明明知道 | 
| 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 
|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 
|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不同的缘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 
|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说:通“悦”,高兴,愉悦 | 
| C.今梁王不伏诛。诛:讨伐 | 
| D.鲁王闻之,大惭。惭:惭愧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长者,不倍德。倍:违背、背叛 | 
| B.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服:使…臣服,收服 | 
| C.后数岁,叔坐法失官坐:因为 | 
| D.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没有 | 
下列各组语句中,能体现田叔“廉直”的一项是
 ①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②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
 ③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
 ④王长者,不倍德。
 ⑤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
 ⑥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 
|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 
|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 
|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译文:
 (2)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译文:
 (3)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 | 
| B.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 | 
| C.一匡天下统一 | 
| 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鲍叔知其贤 |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②鲍叔遂进管仲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⑤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⑥多鲍叔能知人也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是因为鲍叔牙不屑于和他计较。 | 
| 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多赚少总要多占一些,他三次参战三次当了逃兵,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管仲虽然有才却无德。 | 
| C.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反而在管仲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 
|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只是管仲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助推器罢了,最后他也因管仲的恩惠荫蔽后人十几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 
|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 
|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 
|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②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③齐王惑于秦、楚之毁    ④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 
|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 
|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 
|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 
|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 
|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 
|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终不以监门困苦而受公子财欲以观公子 | 
|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 C.直上载公子上坐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 
| D.乃谢客就车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 | 
| B.公子颜色愈和( 脸色) | 
| C.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感谢) | 
| D.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有德行的人)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的一组是
 ①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②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③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④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⑤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⑥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仁而下士,他摆下酒席,亲自去迎接魏国隐士侯嬴,侯嬴故意摆出傲慢的样子,信陵君却愈加恭敬,把侯嬴尊为上客。 | 
| B.“宾客皆惊”从侧面写出了信陵君举动的不同凡响,有力地烘托了信陵君“能下士”的特点。 | 
| C.选段中连用二十多个“公子”。称谓中流露出作者对信陵君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 
| D.司马迁长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意在以信陵君的恭敬衬托侯嬴的忠诚和智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