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0~23题。
注:《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中黑色柱状为煤炭浅色柱状为电力丙地煤炭外运至沿海港口的专用铁路是( )
A.京包线 | B.神黄线 | C.大秦线 | D.焦日线 |
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
施是( )
A.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 C.加强水运 | D.建坑口电站 |
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
B.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
D.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
该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
A.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
C.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
D.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21—22题。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
“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情况,据此回答19~20题。
年份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西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导致科尔沁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 B.牧区严重超载放牧 |
C.过度樵采 | D.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沙漠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土地沙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此回答17~18题:据监测结果,我国90%以上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总体上仍呈扩展趋势。我国土地沙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缺乏防沙治沙的法律 | B.岩石和土质疏松易风蚀 |
C.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 | D.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
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滩”。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该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为
A.17% | B.3% | C.20% | D.23%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多种经营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 B.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
C.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雨水 | D.甲为沙漠,乙为山麓 |
该地区历史上有大量古代绿洲,后来被迫放弃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
A.在绿洲外围扎设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 | B.该地区过度放牧 |
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 | D.该地区过度农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