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A.是自相矛盾的 |
|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
| A.各有特色 | B.扬中抑西 |
| C.无法相通 | D.扬西抑中 |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
| A.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
| B.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
| C.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
| D.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
|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 D.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