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图,完成 29-30题
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
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 )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③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该图中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各自经线的一部分,CD弧度为90°,AD为晨昏线,D是该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图示区域为2011年2月3日(春节)。读图回答问题。
若AC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新旧日期所占比例为3:1
C.北京时间为3日18时
D.澳大利亚是冬季
该图所示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昏线、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12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完成问题。
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能为()
| A.23° | B.46°52ˊ | C.48° | D.57° |
该日M地的昼长为()
| A.6小时 | B.9小时 | C.16小时 | D.18小时 |
该日后,若N点位置向西靠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读图,回答问题。
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b时,乙地太阳高度如右图所示,则乙地的坐标为()
| A.70°N,90°W | B.70°N,90°E | C.83°26´N,90°E | D.70°S,90°E |
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a时,下列各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东非高原的动物季节性地迁往赤道以南 |
|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林火险等级较低 |
| C.天山雪线处于一年中的较高位置 |
| D.长江口的水温达一年中较低值 |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厚度是均匀的,它由各种岩石组成 |
| B.软流层位于上下地幔中间,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C.地球内核、外核的物质成分及状态是一样的 |
|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证明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组成差异很大 |
该图中,三条等值线的数值关系为a<b<c。回答问题。
若三条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处吹()
| A.偏东风 | B.偏西风 | C.南风 | D.东北风 |
若三条线为等高线,MM沿线处不可能是()
| A.分水线 | B.集水线 | C.山谷 | D.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