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
(3)臣之妻私臣 (4)期年之后 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D.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读下面短文,完成11-16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宁信度()()、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同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何不试之以足?、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文言文.用“| ”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 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天民。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岗浅阜。()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来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二)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地方),因(乘机)攫(juú,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徙见金。”、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 清旦衣冠而之市 ② 适鬻金者之所
③ 因攫其金而去 ④ 徙见金 .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清旦衣冠而之市 | B.吏捕得之 | C.学而时习之 | D.驱之别院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齐人大胆攫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一) 论 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 人不知而不愠 ② 传不习乎 ③ 是知也 ④ 死而后已 .请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吾日三省吾身。 |
C.由,诲女知之乎? |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从选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
(三)东坡食汤饼①(9分)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⑦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⑧,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箸(zhù):筷子。⑧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恶不可食()②尔尚欲咀嚼耶 ( )③秦少游闻之( )、选择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 B.昂首观之 |
C.心之所向 | D.学而时习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从苏东坡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