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东坡食汤饼(9分)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 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箸(zhù):筷子。⑧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恶不可(   )     ②尔尚咀嚼耶 (    )     ③秦少游之(     )
、选择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B.昂首观之
C.心之所向 D.学而时习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从苏东坡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缥碧() (2)一百里()
(3)猛浪若() (4)窥谷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2)烧成时
(3)半日(4)必顶礼赞叹而
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齐之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解释加点词语:
①和纸灰之类之:____②持火炀之:_____
③佛印绝弥勒:_____④右臂支船:________
翻译句子:
①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甲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把相关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__________→设置铁范→__________→火令药熔→按平版面
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①苏东坡___________(肖像)
②佛印_____________(神态)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①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_____,并说说其意思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余料,要做出面筋,结合本段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
D.每假借藏书之家祗辱奴隶人之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每小题0.5分,共2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余假:
②录毕,送之走:
夜昏怠或: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习惯说
清代.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嗣复起旋履,其迹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于是作而叹曰:“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弗得:没有心得。③旋:徘徊。④径尺:直径一尺。⑤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⑥踬(zhì):绊倒。⑦先君子:就是自称死去的父亲。先,称已亡故的前辈时使用的尊称。⑧蹶(jué)然:猛然。⑨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⑩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而笑曰顾②则平矣既
(2)与“既久遂安之”中“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A.俯 B.顾笑曰 C.又久后安之 D.于是作叹曰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