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A文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
【注释】 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 逆夷:指英国侵略军。 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

1.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杀两尉( 并且 ) B. 至陈( 比较 )
C. 枪械 集 ( 聚拢 ) D. 役也( 这 )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陈胜佐 ( 代词,代押送的军官 ) B.尉首( 介词,用 )
C.杀尉( 表顺接 ) D.梁帅伯麦( 代词,清军 )
3.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
C.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4.

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
B.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
C. 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
D. 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
5.

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B. 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C.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D. "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古诗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鱼而取熊掌者也屋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者同舍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乎然胡不
D.万钟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C.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威王(拜见)②宫妇左右不私王(没有)③能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下列各句翻译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约定好的时间到了以后,虽然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聚、怒”二字为什么用得好?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①者里余,雨多行潦②,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行潦:道路中的积水。
判断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打“ \/ ”,错误的打“×”)
(1)田家之,断以横墙苦:痛苦()
(2)田家无,乃蹲田边计:办法()
(3)且骂且泣,欲欲讼止:停止()
(4)胡不墙而使之通仆:推倒()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如多人何也学不思则罔
B.墙所断已成弃地矣属予作文以记
C.筑墙之土垫道不以物喜,不己悲
D.又不省道之西者乎皆以美徐公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这则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