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A文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
【注释】 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 逆夷:指英国侵略军。 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

1.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杀两尉( 并且 ) B. 至陈( 比较 )
C. 枪械 集 ( 聚拢 ) D. 役也( 这 )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陈胜佐 ( 代词,代押送的军官 ) B.尉首( 介词,用 )
C.杀尉( 表顺接 ) D.梁帅伯麦( 代词,清军 )
3.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
C.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4.

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
B.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
C. 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
D. 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
5.

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B. 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C.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D. "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 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盗之源也。一源慢 ,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   

②衣食不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

B.

或王命急宣

C.

或以钱币乞之

D.

或异二者之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冽:

  

②影 石上

布:

  

而从者

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千里者

B.不可知

如土石何

C.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D. 记之而去

石性坚重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

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

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纸,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

"凄神寒骨,悄怆幽"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ji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小大之狱②遂逐齐师

③公问其故④夫大国,难测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伛(yǔ)偻提携

B.

山肴(yáo)野蔌

C.

射者中(zhōng)

D.

觥(gōng)筹交错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弈者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