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 ⑷予子冠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讼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①.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 ②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 ③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④,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 ⑤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富民:使人民富裕。富,文中作动词用。②奚:什么。③危:忧惧。文中指不安心。④凌上犯禁:冒犯官吏,违犯法令。⑤治:治理得好。太平。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 加也(增加)
B.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赐福,保佑)
C.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凭借)
D.安乡重家则敬上 畏罪(害怕)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①曹刿认为政治上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②管子的治国主张是 (用原文回答)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南夷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增明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流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赉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
注: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起兵反叛蜀汉。南夷:古代的少数民族。国朝淳化中:宋太宗淳化年间。赉:赏赐,给予。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苟全性命于 乱世 |
李顺 乱蜀 |
B.若必欲 过,须致祭 |
人恒 过,然后能改。 |
C.孟获 为南夷所服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D.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
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 于南诏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3)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甲、乙选文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4)甲、乙两文在叙事中饱含感情,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 ;阅读乙文,可知南夷对诸葛亮的 之情。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 ①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走送之
②援疑 质理
③ 然负此自放
④故虽有勤苦之 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②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②【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忆王孙
【宋】姜燮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注释】忆王孙:词牌名。 绸缪:情意深厚。 吟鸾:暗喻作者的妻子。
这首词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某孝廉,家贫落魄,无以为生, 贷于亲友,皆莫之应。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及公车北上,又为治装,且赡其家。未几,孝廉捷南宫,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谢不往,曰:"吾侪呼卢喝雉,席地帷天,放浪久矣。一入朱门,则束缚欲死,非所以爱我也。 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此博徒见识甚高,使淮阴侯能见及此,则无鸟尽弓藏之叹矣。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 为生 |
贤能 为之用(《隆中对》) |
B时有 馈遗 |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出师表》) |
C 及公车北上 |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
D 且赡其家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作者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