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稍为主书稍:逐渐 |
B.仲宗壮其计壮:佩服 |
C.乃陈其俘馘陈:陈述 |
D.庆之开仓振给振:通“赈”,救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呼即至,甚见亲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庆之入据其城。吾其还也 。 |
C.须虏围合,然后与战。失其所与,不知。 |
D.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阅读材料,完成第3题。
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标在语段中)
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之将 而 将 军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征为尚书。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注:牸:雌性动物。(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母苦之苦:辛苦 |
B.举孝廉,除汉中府丞除:任命、授职 |
C.荀彧进之太祖进:推荐 |
D.渐课民畜牸牛课:督促劝勉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杜畿“政绩”的—组是( )
①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②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③追拜畿为河东太守④自是少有辞讼
⑤亲自执经教授⑥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年轻时便表现出了非凡才能,担任郡功曹,果断公平地处理了一批案件,深受好评,被举为孝廉。 |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督促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亲自讲学,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
C.杜畿在河东治理有方,深得民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
D.文帝时,杜畿担任尚书及尚书仆射等职,对文帝也忠心耿耿。因替文帝制作御船,在试船时不幸落水而死,文帝为之十分感动,追赠他为太仆。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译文:。
(2)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 B.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
C.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 D.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 B.暮寝而思之 |
C.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 D.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②没死以闻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 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B.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
B.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
C.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
D.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一扣之扣:求教 | B.问菜把直几何几何:多少 |
C.俟卖菜者过门俟:等待 | D.县尉谢生遗以袭衣遗:遗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蕲人之知②久之人皆信服 |
B.①公亦拳拳于彼②尤邃于《周易》 |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为邑人所敬 |
D.①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②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
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③④⑥ |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
②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吊:忧虑 |
B.非被矢石之难被:蒙受 |
C.君自谢民谢:谢别 |
D.吾故系相国故:故意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 | B.①②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⑤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
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译文:
②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