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
|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云燕同志,凭着立志高原、无怨无悔的信念,扎根于海拔4 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在十年来的护理工作中,照料过病人多达7 000人,使20多名战友起死回生,为提高高原寒区的护理质量作出了贡献,被喀喇昆边防官兵誉为“生命守护神”。姜云燕同志为提高高原寒区的护理质量作出了贡献,受到表彰体现了( )
| A.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
|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始终居于首位 |
| C.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
|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
法国作家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类是生活。”这说明 …( )
| A.人与动物都具有自然性 |
| B.生存欲求是人类以外其他动物的基本欲求 |
| C.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在于人有社会性 |
| D.人比动物更聪明在于人知道生活比生存更有意义 |
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讲,在理想问题上,最关键的问题是( )
| A.是否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 B.能否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 C.能否认清理想的作用 |
| D.能否用崇高理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启示我们( )
| A.理想对人生和社会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
| B.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活动 |
|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 D.远大理想首先必须符合个人的实际需要 |
某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爱心社”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 A.①② |
| B.③④ |
| C.①④ |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