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如今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亿多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
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11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积极干预。请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干预。(9分)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1)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情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感悟反思
(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话题二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打造知名品牌?并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阅读材料,目答问题。
全国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发起成立了"丛飞爱心社"并担任社长,积极组织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活动。为了给山区的孩子辅导功课,她每回都要换乘两次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侯海燕曾说过:用无私和真情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虽然累,心却快乐。
(1)据材料,指出社会公德所调整的关系。
(2)据材料,说明怎样提高个人的社会公德修养。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级地方政权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1)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2)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