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题12分)吉林大学应届硕士研究生宋江明2011年7月参加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考试,在他选择的环保局科员一职中,总成绩排名第一。然而在体检和复检中查出血红蛋白不达标。随后,宋江明在2个月内4次到不同的医院检查,结果均合格,其中两家正是之前进行体检和复检的医院。在讨个说法的过程中宋江明得到答复:“你要再这样纠缠,即使体检过了,我也要让你政审不过。”随后《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宋江明求职验血记》的报道,多家网站先后转载,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在舆论的压力下, 2012年1月16日,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对外通报了长治市公务员录用舞弊案,共有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8人因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接着,江苏、浙江等地的“萝卜招聘”丑闻也接二连三地被爆出,许多招聘单位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结合材料谈谈公民该怎样行使监督权。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的浙江省宁波市镇海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0月30日《法制日报》报道,从浙江省宁波市委获悉,总投资558亿元的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还只是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鉴于镇海当地部分群众有不同意见,市政府决定停止该项目的申报等推进工作,等完成公众对环保的听证论证以及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之后,再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推进。相关领导承诺,区委、区政府和镇海炼化将严格按照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实事求是地将炼化一体化项目相关信息在本地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公示公告,并开展公众调查,分阶段组织召开由居民代表、行业代表和专家参加的环评听证会和认证会。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知识,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当地政府是通过哪些方式途径倾听民意的?
材料二:能源项目关系经济发展,不是是否需要建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建。在今天,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操作思路问题,是一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问题。一方面,项目建设选址要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建设标准一定要安全可靠;一方面更要信息公开透明,要充分沟通解释,虚心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充分的解释沟通和科普宣传,让群众了解我们今天的技术可以解决石化项目的污染问题,以求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知识,简要说明决策机关决策过程中倾听民意的意义。
材料三:从当年的10月初开始,陆续有部分村民就该项目落户后的相关环保及村庄搬迁问题到区政府信访。10月22日,湾塘等村近二百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此前,区政府以不同的方式约访村民,就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规定几次作出说明。但是,部分村民情绪激动,甚至围堵城区的一个交通路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已紧张的路面交通秩序。经劝导,村民全部散去。
(3)假如你是该村村民,应如何正确表达利益诉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
(1)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责任”和“政府权力的行使”知识,请你为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要有作为、又不能乱作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重。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环境污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面对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恶劣,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则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政府如何在环境治理中有所作为?

近年来,由于国家、商家和消费者各自存在的问题,导致消费乱象丛生。这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公信力、商家的信誉形象,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新《旅游法》实施带来旅行社运营成本增加,以及“国庆黄金周”境内外旅游需求暴增,促使旅游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十一”长假后,外出旅游人数骤减,各大旅行社纷纷通过降价吸引游客。新《旅游法》的实施,将使旅游市场重新洗牌,有利于旅游经营者加强对服务质量的关注,有利于游客对服务价值的认同。但我国旅游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旅游市场出现消费陷阱、宰客等坑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如海南三亚旅游,早在2007年,三亚遭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投诉后开始整治,但到了2014年的国庆节期间,又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宰客行为。对此,有游客提出“如果政府管不好,就必须简政放权,不要干预,让市场自发调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评析游客的观点。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体现哲理
“一带一路”开始进入落实阶段,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其也将给我国带来风险和挑战。

在初始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和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如果不连不通,连而不通,通而不畅就必将对深化合作构成一定障碍。

“一带一路”的总体方案将于近期出台,将通过顶层设计更好地指导其建设,国内各省份也针对自身优势提出大量对接“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请你分析材料中体现的矛盾观。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山东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材料二: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2)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