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C.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A.节省投资成本 B.提高速度
C.保障旅客安全 D.节省土地资源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不同经济区,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




人口(万人)
2239
3508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
GDP(亿元)
16013
5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类产业结构比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地广人稀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合理
C.乙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D.乙区域出现“用人荒”

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甲区域流向乙区域的主要是

A.管理、劳动力 B.原料、燃料
C.技术、资金 D.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图甲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乙为该市城市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图乙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效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地表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生的最大蒸发量.下图是某地1961~1990年间相关统计资料图。

该地最可能是

A.莫斯科 B.北京
C.罗马 D.悉尼

从水平衡角度来看,该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下表,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点
A
B
C
海拔(米)
500
250
6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421
3
412

该区域可能属于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对该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

A.暴风雪 B.雾霾弥漫
C.沙尘暴 D.风和日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