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⑴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
⑵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1分)
材料二: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
⑶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1分)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⑷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的乐舞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一书写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8 分)

类别
历史事件
代表人物
器物层面

李鸿章等
制度层面

康有为等
辛亥革命

观念层面

陈独秀等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1)请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列举这场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为求“船坚炮利”,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请列举两例。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3)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校长是谁?该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

王明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帮他解答吗?
(1)20世纪初,通过一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这场革命和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内有地主的武装叛乱下,苏维埃宣布: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第三,取消商品贸易……这一政策指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
(3)新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新政策又指什么政策?
(4)后来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模式僵化了,这一僵化的模式指什么?( 2分 )
(5)这些做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