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 C.中共“三大” | D.国民党“一大” |
把五四爱国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 |
|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贱”的口号 |
| D.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
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不包括()
| A.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
| B.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 |
| C.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 D.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末“新政”的推行 |
|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 D.《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
| B.带有笼统排外思想 |
| C.具有彻底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
| D.义和团容易被清政府所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