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3025541 |
62.9% |
1122476 |
37.1%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只行亲属礼。”这反映()
A.封建等级意识的衰弱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
《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语句,这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
A.氏族公社所有制 | B.井田制 |
C.均田制 | D.封建地主私有制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石器锄耕 |
C.个体农耕 | D.铁犁牛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