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结束的“两会”上,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图)”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越发激烈。回答23~24题。“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均位于( )
A.湿润地区 | B.第三级阶梯 |
C.季风气候区 | D.矿产丰富区 |
Ⅳ经济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政策扶持 | B.著名侨乡 |
C.海运便利 | D.科技发达 |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 B.变质作用 |
C.上升、冷却凝固 | D.重熔再生 |
右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中②地吹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的气温年较差比②地小 |
B.①地此时风力比②地强劲 |
C.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
D.图示季节,我国南北地区普遍高温 |
右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 B.乙地背斜成山 |
C.丙地向斜成谷 | D.丙、丁之间有断层 |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 B.乙—流水侵蚀 |
C.丙—冰川侵蚀 | D.丁—人类活动 |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6—8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丁→甲 |
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 B.乙点 | C.丙点 | D.丁点 |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
A.合肥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 B.我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
C.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 |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A城市)举行。
材料二丹麦位置示意图(图2)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3)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变暖,降水变少 |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
C.气温变暖,降水变多 |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
对照图3,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 B.②减弱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面对当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少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