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妇:妻子。②交礼竟:婚礼结束。③无复入理: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④语:告诉。⑤故:本来,自然。⑥裾(jū):衣襟或袍袖。⑦士:男子。                      (选自《世说新语》)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允有客至     (          )   ②见妇   (         )
③新妇所乏容尔 (          )   ④允有惭(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卿宜察之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译文: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译文:                                                                  
试说说文中许允和许允妇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亦免冠徒跣( ) (2)休祲降于天( )
(3)唐雎信陵君( ) (4)破秦人,赵国(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夫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人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将四矣不可得知也
C.秦王怫怒卒见赵王
D.休祲降天人之有德我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见伯乐曰____②伯乐还而视______
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B.学而时习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切问而近思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本文讽刺了世人的什么心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 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窦:孔穴。⑥不意:没想到。⑦窒:堵住。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稍出之()(2)益 其声()
(3)技此耳()(4)遂行而入()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虎 喜 / 跳踉大㘎 B.驴不胜怒,蹄/ 聚柴以焚
C.尽肉 /太祖乃悟,卒用 D.以神 / 孰汝多知乎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原文词句填空。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广 爱人我行我 B.皆已失而遇
C.学万人众我寡 D.梁与籍观与时

解释划线的字

A.广数言欲亡 B.尉果广
C.项梁 D.吴中子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⑴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⑶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阅读与赏析(49分)
(一)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齐秦昭王事: ②大之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 北: ④信任之贤:
翻译下列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翻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