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
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
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
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
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
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4)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
材料五: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浣志华祭《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2)建国后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弗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 知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赏罚哉!——李贽《藏书》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子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比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各自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并说明儒家思想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地位。
(2)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