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
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 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③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④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和“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关于该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 A.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而建立 |
| B.没有超国家的的权力机构 |
|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
| D.它的成立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者热情支持的焦点,其中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以下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总统权力全面扩大 | B.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
| C.实行美元贬值政策 |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
| A.说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
| B.表明了英国强力支持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
|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
|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
|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
|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