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为了避免整个德国经济彻底崩溃,美国改变了他们的占领政策,但并不
完全像人们后来所说的是出于人道的原因。美国改变后的政策应该指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北约组织 | D.《布雷顿森林协定》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情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后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亚非拉文化逐渐取得了世界的承认。以下现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是
A.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了《老人与海》 |
B.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C.出现了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 |
D.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李鸿章曾在1881年撰文指出,“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以下对该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电报的作用已经显现在中国近代战争中 |
B.电报的使用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
C.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在当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
D.电报的使用有助于清政府及时了解国际动态 |
在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中,有“非儒即墨”之说。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都顺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
B.在“有教无类”思想下,儒家与墨家都广收门徒 |
C.两家思想代表了新兴阶层需要,社会基础较广泛 |
D.儒墨两家思想都符合当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