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无菌,还要进行无菌操作,其原因是
。
(2)此试管苗的获得是利用了 。
(3)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可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胚状体包裹上人工种皮,加入人工胚乳便制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优势在于: 。
(4)培育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其基因型分别为 。
(5)试管苗为 倍体,其特点是 。
(6)欲获得可育植株还要 处理试管苗,所获得植株的基因型有 ,还要对这些植株进行 ,才能获得所需要的类型。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下图1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图2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与古代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相比,现代“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增加了沼气池,其意义在于 、 。
(2)在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合理控制各个环节的生产是必要的。如果在一个较小的鱼塘中一次投放过多的蚕粪,将造成鱼塘水质的污染。若污染较轻,则一段时间后,水质可以逐渐好转,这是因为 ;
(3)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4)图2中,蚕和桑树的能量流动效率是 ,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5)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 ,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 。
γ-氨基丁酸(GABA)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在动物体内,GABA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图1是GABA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1)图1中,GABA合成后储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质基质中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 时,GABA释放并与突触后膜的 结合,促进Cl-内流,结果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 ,此时突触后膜是 电位。
(2)图2所示,在辣椒素的作用下,某种局部麻醉药可通过细胞作用于 ,从而阻碍了Na+内流;同时辣椒素还能促进Ca2+内流,使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与局部麻醉药通过 作用加速Na+通道失活,加强麻醉药的效果。
(3)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 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_________(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中储存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 。24时植物的呼吸方式是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2)10时~16时之间,CO2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该盆栽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是 ,生成ATP的场所是 。
(4)若8时和17时的温度相同,则8时的光照强度 (>,=,<)17时的光照强度
农家孩子知道大人们把不要的烂菜叶、秸秆等生活垃圾埋在一个土坑里,等变黑、发臭时候就把它们运到菜地,菜就长得很好。他们学了微生物有关知识后,猜想这些植物的腐烂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为此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
(2)某实验小组以分别带有白菜落叶和樟树落叶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为A和B两组。实验时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进行高温灭菌1 h。然后将两组材料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处理。
①B处理的目的是 。
②请你对上述实验进行评价,并简述理由。 。
(3)(2)实验中的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是 (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 。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下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下图甲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图乙是反射弧中的某一结构。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上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
(2)如果给予b处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会引起b处相关离子的跨膜运输的主要情况是 ,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3)图乙表示的结构与图甲中 (用字母表示)相对应。
(4)由A结构产生的神经递质通过 (物质运输方式)释放到 ,最终与B结构上的 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B兴奋或抑制。
(5)已知A结构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B兴奋,如果当该物质作用于结构B后,不能被分解或不能被灭活,则产生的效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