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古藤
王剑冰
A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成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B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它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在文中作者主要“品读”了古藤哪些意象?
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2分)
本文很多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句作点评。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你能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请结合语境理解母亲为何“不忍”?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描写故事中的小织女,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14分)
父亲
①那天晚上,我们把刚刚煮好的玉米粥端上桌的时候,爸爸突然走进屋来,胁下夹一个行李卷,肩上带着雪花。我们全惊呆了,我妈失手把锅丢在了地上。这是在1970年,我爸被他们单位自设的“监狱”关了两年多。
②他坐在炕沿上,笑。仿佛想亲吻我们、拥抱我们,但没动。我和姐姐的一举一动,都使他目不转睛。譬如我悄悄脱鞋上炕,捧起碗不出声响地啜粥,飞瞟一眼的时候,我爸用热烈的眼光望着我笑。这种笑让人惊心动魄,浮白的脸上胡髭丛生,眼里蒙一层泪光,像被水淹了,分明笑着,而喉头和胸膛都在起伏。回到了家,哭和笑这两件事,使他不知先做哪一样好。
③我溜到外屋,看见妈妈在黑暗处,衣襟蒙着整个脸,全身都在抖。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爸这种感受,他经历酷刑,几次自杀未遂,被关在单人牢房。那时,他没想到还能回家,没想到我们母子三人在15瓦灯光下平静地喝粥,而我上炕下炕如此敏捷,令人大欢喜。
④我妈进屋,像没事一样,说“吃饭吧。”我爸说“是”,又说“不饿。”他变得谦恭,甚至可以说客气。起先他是个强悍的人。他下地,珍惜地打开收音机,又关上;在椅子上坐下,起来,又在另一个椅子上坐一下;把书架上的一本书打开,合上,又打开一本书。[A]他用手摸摸洗脸盆底儿的金鱼图案,摸一摸带花纹的榆木炕沿,又伸手把墙上的灯绳拽了一下,屋里漆黑,我缩到墙角,我妈说“干啥!”我爸把灯拽亮,歉意地笑了笑。他在“监狱”里从来都是亮着灯睡觉的。接着,[B]我爸又环顾左右,突然一惊,站到地中央,向摆在红箱子上面带夜光的毛主席塑像鞠一躬。他的脊椎被打折了三处,弯腰时颇吃力。
⑤如此这般,[C]我爸盘腿上炕,用亲切的目光抚摸四周,眼里退去了惊惧和恐慌,笑得很舒坦了。这时候,我心里流出对父爱的渴望,像一股滚烫的水冲到嗓子眼,如哭。而我爸显得十分满足,开始说进屋的第一句话(这话我如果实录,会使有些人隔膜,但事实的确如此)。
⑥他说:“我回来啦,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我妈小声补充:“这是党的宽大政策的结果。”我爸深有同感地点头。
⑦我爸出来后,“问题”还没有解决。开春,他和其他“牛鬼蛇神”①在报社种菜,心情却非常好,每晚大谈种菜的实绩。除种菜外,他对家庭建设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社会上一批“被解放的干部”们风行打家具,我爸对这种精巧的手艺不在行,他是个翻译家及前骑兵军官。看到家属院涌现出大量小仓房,我爸说:“咱们也盖个小棚!”我们管仓房叫小棚。他准备从盖鸡窝入手,找来不少战友,论证、施工,把鸡窝——用砖砌的、中间夹木棍的——二层建筑盖起来后,他们在一起饮酒悦谈。但晚上鸡不肯入窝,天黑前,鸡窝塌了。这些前骑兵大尉、少校们沮丧地回了家。我当时很佩服这些鸡,它们多么聪明。
⑧而我爸热情不减,经过研修,他不仅盖了一个很好的鸡窝,还盖了两间小棚。大小棚装杂物,譬如自行车,小小棚装煤。院里还栽了一棵沙果树。我爸常在晚饭后,在春日微风的吹拂下,欣赏鸡窝和小棚,有时长时间地凝视沙果树的叶子在风里飒飒,那时他披一件旧棉袄,袖上缝着白布而写有“大叛徒”字样的臂章。
⑨而我最高兴的是趴在小棚倾斜的屋顶上读《敌后武工队》。读一会儿,仰面看白云移动,心旷神怡。我现在仍然觉得,没有什么比趴在屋顶上读书更适意的事情了,虽然现在不容易找到这样的场所。
⑩有时,上述情景还会闯入我的梦境,包括我爸夹着行李卷进屋那一幕。我想,家,是人生最猜不透的一个谜,在艰难离乱中可以给人带来慰藉的,唯有家。(选自鲍尔吉·原野《让高贵与高贵相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注释】①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中对所有被打倒、被批斗者的侮辱性称呼。 细读第②③段说说,“我爸”为什么又笑又哭?
文章⑦⑧两段中详细地写了父亲回家后盖鸡窝、盖小棚、栽树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
文中有许多细腻而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人物的思想情感,作简要的评注。
本文在新浪网“鲍尔吉原野的博客”中贴出后,有许多网友留言评论,其中有几条如下:
那些荒诞的岁月,不堪回首啊!
那个寒凝心灵的年代啊,真的无法想像。
在这样美妙传神的叙述里,生活显得格外温润动人。
网友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似乎是完全相反的,有人从文中读到了那个年代的“荒诞”、“不堪回首”、“寒凝心灵”,也有人从文中读出了生活的“温润动人”。他们的理解都正确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蓝牙技术显神通
①1300多年前,北欧出现了一个勇猛的民族——维京。维京人喜欢冒险,爱好游历。他们一手持剑,一手举火把,驾船出海,他们的故事传遍了欧洲。他们最伟大的领袖就是蓝牙·哈拉尔德(HaraldBluetooth)。在丹麦、斯堪的纳维亚乃至整个欧洲,“蓝牙”是“统一、扩张、包容、勇于挑战”和“征服一切”的象征。
②当历史的脚步迈进21世纪的大门时,一种由维京人的后代瑞典人提出的“让复杂的电缆消失在空气中”的无线通信技术被誉为“蓝牙”技术,其核心正是符合全球标准的统一和包容。
③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它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与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
④蓝牙技术是一种用于替代便携或固定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⑤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的互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在2.4GHz的ISM频段工作,这是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使用该频段无需向各国的无线电资源管理部门申请许可证;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安全性也不错。另外,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⑥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由于手机的普及率较高,因此蓝牙手机成为目前蓝牙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⑦一部有蓝牙功能的手机配上一副小小的蓝牙耳机后,便可以把电话放在口袋里进行免提通话了。这样,无论是在凛冽的寒风中,还是在开车的时候,亦或在双手忙碌的时候,都可以方便地接听电话,而且还可以避免手机辐射。
⑧蓝牙手机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
⑨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甚至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魅力可以让你尽情体验时尚。
⑩蓝牙还可以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蓝牙产品将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16期)试分析第①段引用故事的作用。
请在文中找出给“蓝牙技术”下定义的句子。
根据第⑤段内容,请概括蓝牙技术具有哪些优势?
通读全文,你认为“蓝牙技术”的主要“神通”是什么?
一棵白菜的意外遭遇
戴玉祥
(1)临出门的时候,我发现了那棵白菜,它蹲在墙角,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它是我昨天才从超市里买回来的,还没来得及享用,这又要出差了。想想两个月后回来,它腐烂的样子,我决定把它送人。
(2)我拎起那棵白菜,出了门。
(3)一家快餐店前,我把白菜放到正在洗菜的女服务员身边,我说:“我要出远门,这棵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就给你吧!”女服务员冲我笑笑,说:“那就笑纳了。”这时候,一个腆着肚皮的男人走过来,先看看那棵白菜,再看看我。男人说:“谢谢老兄,只是我们这店,不用白菜,对不起哇,请老兄拎走。”男人这样说着时,表情就有些古怪。“什么人啊!”我心里嘀咕着,拎起白菜,转身走了。身后,有声音跟过来:“小倩,你长不长脑子,平白无故,人家会送你一棵菜。这菜里要是有毒,闹出人命来,我找谁去?”
(4)怎么能这样想,我像是搞破坏的人吗?那个男人简直不可理喻。
(5)我拎着白菜,继续往前走。
(6)一家院子,大门开着,几个人坐在院子里闲聊,我走过去,我说:“我要出远门,这棵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就给你吧!”
(7)其中的男人盯着我看了会,脸色明显阴沉下来。其中的女人突然啐口唾沫,说:“什么意思,你?”
(8)“没什么意思。”我说,“就是觉得这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可惜了。”
(9)“你是说,我们只配吃快要烂掉的东西,是吗?”女人站起来。
(10)“不是不是。”我解释,“我是想这白菜不吃也是烂掉……”
(11)女人斩断了我的话,说:“你到底啥意思?”女人向我跳过来,手指戳着我的鼻尖,大叫道:“滚,给我滚!”
(12)我还想解释些什么,见女人这架势,觉得没必要了。我转身离开。刚出院门,就听那女人说:“老头子,你这才离开位置几天啊,这人就拿白菜来糟蹋你了,你想想,要还是在位置上,他敢这样来侮辱你?那时候,人家拎茅台五粮液,我都嫌礼轻,现在……”女人呜呜哭起来。
(13)这是哪跟哪啊!我觉得好笑,想笑,但笑不出来。
(14)我拎着白菜,继续往前走。
(15)前面是一个十字路口,东来西往的人多。我把白菜放到路口边,退到不远处,看着。
(16)一位妇女,拎着菜篮,从白菜身边经过时,停下来,目光在四周扫过后,像是发现了什么异常,匆匆走开。
(17)两个民工模样的人,看见白菜,冲它跑过去,可在距它约2米远的地方,突然停下来。接着,转身往来时的方向飞跑起来。他们的跑动,引起一位胳臂上套着红袖章的老人的注意,。
(18)不大会儿,防暴警察过来了,他们先在那棵白菜周围划上白线,而后开始疏散过往的人群。有人嚷:“不得了啦,恐怖分子放炸弹了!”
(19)就有人问,在哪儿呢?
(20)于是就有人答,在一棵白菜里。(选自《 山东文学》2013年第01期)本文记叙了“一棵白菜的意外遭遇”,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
白菜的遭遇 |
快餐店前 |
① |
一家院子里 |
② |
③ |
疑似放炸弹 |
联系上下文,思考第13段划线句,为什么“我觉得好笑,想笑,但笑不出来”?
结合上下文语境,在文章第(17)段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内容。
一棵白菜的种种意外遭遇,映照出了世间万象。读罢此文你一定心生感慨,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段80字左右的随感。
善意
⑴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⑵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⑶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⑷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⑸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 [甲](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 [乙] (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⑹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⑺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⑻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⑼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⑽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⒂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⒃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⑶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⑹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⑼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原因。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从第⑸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填在它前面的横线上。
[甲][乙]
(2)第⑻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经历了“堆城堡的游戏”之后,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今后将会怎样去面对“没有拇指的右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为文章续写一小段故事。
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