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说明文阅读。(13分)

太原博物馆
①太原博物馆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它东望汾河,西依新开掘的内河,北与山西大剧院相邻,东南紧邻山西省科技馆。
②太原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山西博物院。它由文物保管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和休闲服务区等组成。
③太原博物馆建筑方案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设计者)设计事务所设计,主体部分为5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椭圆 倒锥体组合而成,灵感来源于中国红灯笼。五个椭圆倒锥体的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从土地中腾空拔起。这气势,不由让人联想到这一方土地自古拥有的神奇、博大的力量。锥体色彩不同,分别由中国红和青铜色组成,灵感来源于中国北方城市的热情、勇敢、开朗、浑厚的气质。
④太原博物馆将以展示太原历史、揭示晋阳文化内涵为主体,以太原历史脉络为主线,突出以“晋阳崛起”和“走向盛唐”为重点进行展示和陈列。它将成为展示太原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历史不止一次将太原推向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心,只要来过太原,走进太原博物馆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所展现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⑤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太原市一直没有一座市级博物馆的空白,也有助于太原博物馆群的发展。另外,太原地上、地下历史文物极为丰富,有库存文物20余万件,有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0多个种类,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将为太原所有可移动文物提供最好的归宿。
⑥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离不开设计者的智慧、施工者的汗水。相信随着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及开放,太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完美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根据文意填空。(4分)
文章依次介绍了太原博物馆的                     →总体规模和布局→外形和色彩→陈列内容→                        
第③自然段中两个划线的“其”分别指代什么内容?(4分)
(1)                                           
(2)                                           
说说下列表示数量的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太原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山西博物院。
如果将下列题目作为太原博物馆宣传海报的主题,你认为哪个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博物馆与记忆》《博物馆与青少年》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矩: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丘,字(),是()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纪录()的书。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B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C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D )着。
第二自然段中漏掉了一句,这句话是 (2分)
”。
请将选段中括号内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后面:
A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_ D _______ 。(2分)
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4分)
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2分)
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以上语段中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任意选出一句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所写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写出含有“雨”字的一句完整的诗句(要求有连续性的上下句)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在延。它不仅,而且还,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军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一954”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20”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
依次是:
A、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什么?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多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去
掉?为什么?
现如今人们正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结合本文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阅读《外婆的小河》一文,回答问题。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11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
第①节中,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
对于外婆说的那条小河,“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第⑤节和第⑩节划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2)“是哦!”
第⑨节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味。根据对“小河”的理解,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和()家。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非亭午夜分②康乐以来
B.①空谷传响,哀转久②夜久语声,如闻泣幽咽
C.①引凄异②桑竹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略无处 (2) 沿阻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文章结尾处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