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块涂有炭黑玻璃板,质量为2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一个装有水平振针的振动频率为5Hz的固定电动音叉在玻璃板上画出了图示曲线,量得 OA=1cm,OB=4cm,OC=9cm.求外力F的大小。(g=10m/s2,不计阻力)
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关系的实验数据:
U/(V) |
0.0 |
0.2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I/(A) |
0.000 |
0.050 |
0.100 |
0.150 |
0.180 |
0.195 |
0.205 |
0.215 |
(1)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 (填“甲”或“乙”);
(2)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变大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定值电阻R和两个上述小灯泡组成串并联电路,连接到内阻不计、电动势为3V的电源上.已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流过灯泡b电流的两倍,则流过灯泡b的电流约为 A。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
。
(2)用下列器材装成描绘电阻
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实物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
微安表
(量程
,内阻约
);
电压表
(量程
,内阻约
);
电阻
(阻值约
);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额定电流
);
电池组
(电动势
,内阻不计);
开关
及导线若干。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的U—I关系曲线图。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该电路图可得到U—I关系的完整曲线),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50Ω)、电动势为6V的电源(不计内阻)、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如果将该小灯泡分别接入甲、乙两个不同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电路的电源为一节干电池,乙电路的电源为三节干电池,每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 5 V,内电阻为1. 5Ω,定值电阻R=18Ω,在电路甲中,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W,在电路乙中,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W。则接入(选填“甲”或“乙”)电路时,小灯泡较亮些。
(3)若将电路乙中的电阻R替换为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为W。
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若粗估金属丝的电阻约为3Ω,为尽可能减小误差,要求金属丝发
热功率P<0.75W,备有的部分仪器有: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线直径时,可估读到_______mm,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导线长度时,可估读到_______mm;
(2)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用字母代替);
(3)在框内画出电路图;
(4)在下图中,将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测量一螺线管两接线柱之间金属丝的长度。器材如下:
A.待测螺线管L(符号![]() ![]() ![]() |
B.螺旋测微器 |
C.电流表G:量程100![]() ![]() |
D.电压表V:量程6V,内阻![]() |
E.定值电阻:
=50Ω
F.滑动变阻器:全电阻约1 kΩ
G.电源E:电动势9V,内阻忽略不计
H.电键S一个,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d =。
(2)按图乙所示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请在图丙的实物图上连线。
(3)若测得的金属丝直径用d表示,电流表G的读数用I表示,电压表V的读数用U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金属丝的长度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