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鹺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网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 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② 海寇:郑成功③ 鹺(cuó)贾:盐商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鹺贾课数万逋:拖欠
B.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
C.王五及谦并死论:讨论
D.标示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解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则释起龙罪曹莅中国抚四夷也
C.士祯瞻徇夺官申之孝悌之义
D.宗钟惺,失之纤仄若民,无恒产,因无恒心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
① 严反坐,宽无辜                      ② 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③ 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④ 王五及谦并论死
⑤ 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⑥ 以瞻徇夺官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通海寇”案中,统治者泄愤于百姓,大开杀戒,株连甚广。王士祯大力平反冤案,拯救了众多无辜。
B.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
C.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
D.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共16分)
(1) 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2)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3)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
(4)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6)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妖 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Y932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③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④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坐危:端正
C.之,则纸人 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心里踏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自卜今君亡赵走燕
B.急击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审视,土偶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犬血模糊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翻译下面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
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兵: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谍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奉招抚命取徐州,道于此假:借(道)
B.再遇手挥双刀,水追击绝:渡过,横渡
C.逐三十里北:逃跑的人
D.乃遣统领许俊道趋淮阴间:秘密地,暗中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毕再遇卓越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⑥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升到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后来又因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重名利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赶快引兵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截击前来追赶的金军,杀敌众多,使金军溃败,然后火焚灵壁,安全撤离。
D.战事平息,宋金讲和,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可是南宋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2)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时敬业屯于下阿溪,敬业弟敬猷率偏师以逼淮阴。诸将咸曰:“先攻敬业。”元忠曰:“不然,敬猷不习战斗,其众寡弱,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我之乘胜而进,彼若引救淮阴,必邀我于中路。彼则劳倦,我则以逸待之,破之必矣。”孝逸从之,一战而破之。孝逸乃进军,与敬业隔溪相拒。孝逸惧,欲引退。固请决战,乃平敬业。元忠以功擢司刑正。
寻陷周兴狱,诣市将刑,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元忠前后三被流,于时人多称其无罪。长安中,相王为并州元帅,元忠为副。时奉宸令张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笞杀之,权豪莫不敬惮。中宗在春宫时,张易之、昌宗权宠日盛,倾朝附之。元忠尝奏则天曰:“臣受陛下厚恩,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昌宗由是含怒,乃谮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
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知政事如故,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累封齐国公,监修国史。时中宗居谅暗,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元忠请归乡拜扫,特赐锦袍一领、银千两,并给千骑四人充其左右。及还,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其恩遇如此。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元忠等潜预其事,既诛三思,请废韦后,不克。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等执证元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左迁思州务川尉。元忠行至涪陵而卒,七十余。谥曰贞。(节选自《旧唐书•魏元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攻克、战胜
B.必我于中路邀:邀请、邀约
C.元忠以功司刑正擢:提拔
D.乃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谮:诬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魏元忠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②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
③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④大军临之,其势必克
⑤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⑥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曾在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为官,武则天时期他为官公正清廉,勇于直言进谏,敢于与奸佞权豪作坚决的斗争,被世人称颂。
B.平定徐敬业叛乱中,魏元忠虽仅只是监军,但他能够对叛军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出正确的做战方案,说明他的确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C.唐中宗对魏元忠恩遇有加,即位当天就派驿马专程召回他并委以重任,后又多次提拔,封为齐国公。在魏元忠回乡扫墓之时又赐给他锦袍、银两和随从。
D.魏元忠一生几次遭贬,中宗在位时他曾因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后来又因为牵涉节愍太子起兵杀武三思及反韦后事件,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2)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文中所称的“三代”是指哪三代?
这段文字是针对哪类人进行反驳的?主要反驳了这类人的哪种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