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②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娄公所舍:留宿
B.非深山之中特:只是
C.药不二贾:通“假”
D.信道未笃:诚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朝市为大隐耳生物之息相吹也
B.子何疑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大阉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知重为乡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C.文章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日:“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辛遂伏辜。辜:罪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C.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拜见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识:作标记
9.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①搜挟蠹敝,悉除之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默奸贪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止确的一项是()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塔即古阿散等人冈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剑阿合马的余党检奄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交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辨白。
C.忽辛犯罪,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11.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译文: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译文:
③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知单州。以能政,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迁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往有黄观者,或称其能,选为西川转运使,辄诉免,当时黜守远郡。今若拙复尔,亦须谴降。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问?敬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授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至,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录其子映为奉礼郎。(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度:谋划。 .
B.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寻:遵照。 .
C.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适:到……去。 .
D.乃追若拙所授告敕追:收回。 .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若拙“为官善于治事”的一组是() .①解褐将作监丞②部送刍粮至塞外③若拙自谓得之④或称其能 .
⑤输河中以助费⑥若拙至,则许贸易 .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④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拙曾持书信到太宗府见太宗,得到太宗赏识,但他谢绝了太宗的提拔,后来他凭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获得官职。 .
B.郓州黄河决口,若拙派兵士堵塞王陵口,又于齐州疏导河流,修建堤坝,并上奏免除六州百姓按规定应缴纳的梢木。 .
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应该补三司使的空缺,却没有如愿。他在失望之余找借口希望回家,惹怒太宗,被贬黜。 .
D.若拙复任地方官,准许贸易,帮助邻郡百姓度过饥荒;在蝗灾、旱灾之后,尽心处理政事,受到百姓爱戴。 .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 .
.
(2)敬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 .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郝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搜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谏伐匈奴书》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诛:惩罚。
B.兵革不备哉备:准备。
C.夫务战胜穷武事者穷:用尽。
D.事苦则虑易易:改变。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作为主父偃不主张攻打匈奴的依据的一项是
(1)天下虽平,忘战必危(2)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3)轻兵深入;粮食必绝
(4)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5)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
(6)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A.(1)(3)(5)B.(1)(4)(6)C.(2)(4)(5)D.(2)(3)(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明主的治国之道,是主父偃在进谏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他企图以此说服皇上,并希望皇上能因此免除他的死罪。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听从自己的意见。
C.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D. 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也不看重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节选自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
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女孩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斜眼看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刺绣之暇,渐通吟咏 / 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而入 /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 /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 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婚约的女子。
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
9、断句与翻译。(共11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2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①于射犬②,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先度河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 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明年春,迁左将军。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 佑 等 荐 复 宜 为 宰 相 帝 方 以 吏 事 责 三 公 故 功 臣 并 不 用 是 时 列侯 唯 高 密 固 始 胶 东 三 侯 与 公 卿 参 议 国 家 大 事 恩 遇 甚 厚 三 十 一 年 卒 谥 曰 刚 侯。
(选自《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有删改)
①青犊:当时一支起义军。②射犬:地名,今河南武陟县西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会:恰好
B.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叩:敲打,击打
C.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被:遭受
D.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伐:征战的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
B.贾君……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C.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
D.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
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贾复勇敢的一项是()
①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②诸将咸服其勇
③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④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⑤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⑥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A. ①②⑥ B. ①④⑤C. ③④⑤D. 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复做县掾,到河东运盐,正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扔掉他们的盐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县里人都称赞他值得信任。
B.光武帝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而容易轻敌。
C.贾复主动要求去攻打实力最强大的更始帝和郾王尹尊,终于获得胜利。
D.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有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共六个县。
9.(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
②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