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
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做,视为 |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
D.使人耽之若是耽:耽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如乐作焉 |
B.意甚悦,固求市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 |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本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海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客,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有势家朱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竣昊淞、白峁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货。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怒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勤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年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寺祀之。
(《明史·海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南平教谕署:代理,暂任。
B.令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
C.发橐金数千发:发放。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恨,厌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曩胡公按部 按部:巡查部属。
B.布袍脱粟脱粟:糙米。
C.墨者白免去墨者:贪官。
D.中人监织造者 中人:才德一般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徐阶为齐康所劾②为减舆从
③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④以右昼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足多者。
②人韪其言。
③闻瑞至,黝之。
④按问其家无少贷。
5.以下八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扶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列传二0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由是知名于时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初未为人所知。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元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日:“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北史·列传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重其性命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面去
C.①祖异而舍之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谓其贪戏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D.(老翁)以金媲疗其祖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②将欲更弃之。
③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④其后,祖卧疾再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 )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①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