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
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
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
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
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下面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
| B.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
| C.日本军队选择卢沟桥作为事变的地点是处心积虑的 |
| D.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
对下列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
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这里“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
| A.天人感应 | B.罢黜百家 | C.三纲五常 | D.民贵君轻 |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 A.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
|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 D.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
古代文献中的“三代”指的是
| A.夏、商、周 | B.商、周、春秋 |
| C.商、周、秦 | D.西周、春秋、战国 |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A.土地兼并 |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
| C.国家授田 | D.土地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