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 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 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 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 |
非变法也。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的是()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影响 |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C.土地革命的进行 |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