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为了测量雪的密度,同学们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
② 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_____N ;
③ 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 。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_____cm3,雪的样品密度是_______kg / m3。
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1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3)他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为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结束后,他们想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蜡块的密度(ρ蜡<ρ水)。经过一番交流与讨论,他们的实验步骤如图丙所示。
A.如图a,蜡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B.如图b,用细线将铁块系在蜡块下方,只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C.如图c,将铁块和蜡块均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D.该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蜡= 。
(5)接着小华发现,当图c中铁块和蜡块都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无关。把水换成盐水(ρ水<ρ盐水)如图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所以F4应 F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测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装置中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同)
次数 |
物体的重力 G/N |
提升的高度 h/m |
拉力N/N |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9 |
0.3 |
74% |
2 |
4 |
0.1 |
1.6 |
0.3 |
83% |
3 |
2 |
0.1 |
0.5 |
(1)实验过程中,应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 拉动。在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N,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比较1、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知:相同的滑轮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测量结束后,小明想到甲图中的滑轮组还有另一种安装方法,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请在丙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在某次探究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i |
30° |
45° |
60° |
∠r |
30° |
45° |
60° |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如表所示,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 ;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沿OE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在乙图中将硬纸板向前后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如图丁所示。小明将白纸PQ对折,发现A和A′、’B和B′、C和C′分别重合由此得出结论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拿掉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放在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内有适量的某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组装器材的顺序应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开始加热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该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该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的内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丙图中,该物质在熔化前温度上升较快,熔化后温度上升较慢,其原因是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 (填“大”或“小”)
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烧杯、刻度尺,足量的酒精、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水<ρ盐水。
(1)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 。
(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
实验 次数 |
液体 密度 |
液体深度 h/cm |
U形管两侧液面 的高度差△h/cm |
液体压强 的大小 |
1 |
相同 |
3 |
2.7 |
a |
2 |
6 |
5.8 |
b |
|
3 |
9 |
8.9 |
c |
①请将表格中a、b、c三处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
a、 b、 c、
②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三次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三个烧杯中的液面相平,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小明根据三次实验现象,并结合(2)中②的结论,得出了该探究结论。请你简要说明他分析实验信息得出该探究结论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