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 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 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 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 和动力 的数据,绘制了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为 时, 为 。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他的做法是为了.
(2)小刚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小强同学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在烧杯上方加了一个密闭的盖子.在水的质量相同、加热条件相同时,他们实验时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小强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选填“a”或“b”).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温度.
(4)由图象还可以看出水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小刚认为是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小强认为是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快慢不同造成的,你认为的说法是正确的.
中考复习时,一学习小组利用阻值不同的四个电阻、电压为6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R(标有“50Ω 1A”)及其它器材做电学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
①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电流表示数变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读出对应的电流值并记录;
③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此时如果他马上闭合开关,会造成表损坏,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④按正确操作完成余下实验后,得到电流与电阻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
(2)玉琦同学把图甲中的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测量它的额定功率.
①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②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2V,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选填“大”或“小”),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张阳同学实验时发现桌上没有电流表,却多了一个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用R0表示),他设计如图丁所示电路,测出了额定电压为U0=2.5V的灯泡的额定功率,请补全下列步骤.
①闭合开关,先调节滑动变阻器(选填“R0”或“R”)的滑片到最端(选填“左”或“右”),再调节另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时为止.
②接着,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③小灯光的额定功率表达式P=(用字母表示).
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大小哪哪些因素有关”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
(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
①b,d两图中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则P1P2;
②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3、P4,则P3P4.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蜡的温度/℃ |
42 |
44 |
46 |
48 |
49 |
50 |
51 |
52 |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形成的.
晨曦家有一个沉香木工艺品,他将工艺品带到实验室,想测量其密度.
(1)晨曦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使横梁平衡.
(2)晨曦再把工艺品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g.
(3)量筒内盛280mL的水,将工艺品放入量筒的过程中,系在工艺品上的细线突然脱落,工艺品沉入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量筒内壁,此时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cm3.
(4)利用公式算出工艺品的密度为kg/m3.
(5)同组同学观察到了晨曦测量的全过程,提示晨曦,这样测得的工艺品密度要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