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这两首作品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诗“孤城遥望玉门关”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作者是出于平仄需要而颠倒了语序。 |
B.王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敌。 |
C.范词“四面边声连角起”是说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都从各个角落传来。 |
D.范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 |
对这两篇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范词“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既写出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
B.王诗中的“终不还”,范词中的“归无计”,都表现了他们爱国思乡的矛盾情绪。“终不还”中一个“终”字表达了将士们夺取胜利的决心。 |
C.两篇作品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表现了激越雄壮的风格。 |
D.范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可以使人想见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景象。“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夜景,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
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 |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
C. |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
D. |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
画面内容 |
表现状态 |
预期表现效果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早莺新燕 |
动态 |
①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乱花浅草 |
② |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
古诗赏析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
B. |
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
C.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
D. |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
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