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
A.最大年降水量①=②=③ |
B.距④地相对高度①>②>③ |
C.气温的年较差③>②>① |
D.三地气候类型相同 |
④地种植面积较广的物产有
A.甘蔗和水稻 | B.黄麻和茶叶 |
C.棉花和小麦 | D.橡胶和油棕 |
⑤市是某国首都,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多地震的原因分别是
A.政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
B.交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
C.宗教,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
D.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
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的人耳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M点代表交通运输中的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A.飞机场 | B.码头 |
C.火车站 | D.汽车站 |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种运输方式中,M地的货运量最大 |
B.M地不会对市区造成噪声污染 |
C.M地的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主要为西北-东南向 |
D.M地在图示区域地势最高 |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A.晴暖天气 | B.台风 |
C.连绵阴雨 | D.寒潮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 | B.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
C.暖锋过境增温 | D.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
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 ,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A.东去种麦 | B.南下踏青 |
C.西山牧羊 | D.北山滑雪 |
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A.16.6%,20% | B.11.4%,31.4% |
C.12.7%,22.2% | D.25.3%,19.9% |
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