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文明的两种知识
钟祥财
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思辨知识,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社会行为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建和制作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技术、工艺等。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逐步掌握。
②古希腊人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敬畏。他们智力敏锐、生活从容,又如履如临、懂得自律。比如,他们对数学有精到的理解,但不会大胆地把数学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满足物质欲望的工具。在他们眼里,数学本身就是理念,是本质,是认识的极致,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它的外包装。如果把思辨知识降格为创制知识,无异于把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变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世界本身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也变成工具。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是希腊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③依据技术知识而运行,社会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可以有数据证明的增长,但其中掩盖的问题、隐藏的风险,往往超出技术知识所能解决的范围。所以博尔丁警告说:“世界很复杂,如果我们非常欣赏数学模型的简单,认为世界的确像这些模型,真正的危险就会发生。”金融危机是经济学数理崇拜的代价,体制转型是对科学计划的矫正,而所走弯路正是由于人们追求所谓“通天塔”的确定知识所造成的。
④在环境方面,在怎样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还是集中于替代能源和开征新税等,试图依靠技术进步解决人类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显得不合时宜。在生活方面,转基因技术等正不可阻挡地走上百姓的餐桌,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必要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因为经验和理智告诫人们,当一种技术知识满足了人类一部分看得见的需求时,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看不见的,人类很可能得不偿失。
⑤100年前,马克思·韦伯在回答什么原因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的问题时,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与上面划分的两种知识相对应。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是技术性知识,它服务于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而体现价值理性的非技术性知识则不同,它以人类文明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紧密的观念习惯和普适价值为内涵,崇尚智慧、道德和正义,难以用技术性知识加以推理或证明。如果说技术性知识是对人类求利本性的承认和满足,那么非技术性知识则是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人类毕竟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非技术知识体现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今天,延续人类文明急迫地需要技术知识和非技术知识发挥协同作用。知识不该仅仅能使人类富裕,而且要能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2011年11月21日《文汇报》,有改动)
下列两项符合本文意思的说法是(   )(   )

A.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知识划分为技术性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两种。
B.技术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掌握,而非技术性知识则不需要通过教学而掌握。
C.在环境方面,人类应该尝试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
D.工具理性就是指技术性知识,价值理性就是指非技术性知识。

E.非技术性知识通过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而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下列属于本文所说“技术性知识”的是(   )

A.第一段中提到的形而上学
B.第二段中提到的数学
C.第三段中提到的数学模型
D.第四段中提到的经验和理智

请简析第二段“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的含意。
非技术性知识对于人类文明有何价值?请作简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 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 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研究进程的落后

B.

计算机的历史短

C.

汉字自身的特征

D.

技术条件不具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

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

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

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心系水电志在江河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
自1946年大家毕业时选择了水电事业,谭靖夷便与水电工程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由于设计变更,承担古田溪一级水电站设计任务的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感到力量不足,便从古田溪工程处借调60余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参加设计工作。一年后,首期设计任务圆满完成。此时,设计院为加强力量,决定将这60余人全部留下,其中包括谭靖夷。
听到消息,古田溪工程处书记梁东初匆匆赶到北京,对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王鲁南说:“别人都可以留下,但谭靖夷得回古田,不然就从北京院任我挑选三位工程师。”双方意见难以统一,最后让谭靖夷自己选择。谭靖夷毅然回到了古田溪。“我喜欢与山水为伴。”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施工一线。
“实靖夷我邦。”谭靖夷说,父亲给他取名“靖夷”,就是希望能为多灾多难的祖国效劳。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流溪河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施工的混凝土双曲拱坝,也是谭靖夷“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座坝”。
拱坝主要靠结构受力保证大坝的安全和稳定,还必须解决好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上世纪50年代,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施工经验,谭靖夷参考国外工程建设经验,在我国首次采用了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拌和加冰、坝内埋冷却水管等技术措施。
流溪河工程从1956年7月开工到1958年8月正式发电,历时仅两年,建成一座拱坝、一条引水隧洞接地下厂房,工程质量优良,施工期全坝无裂缝,坝基灌浆廊道无渗漏。
1989年、2008年,谭靖夷曾两次重访流溪河工程,穿着布鞋走进坝内灌浆廊道,目睹廊道仍然滴水不漏。2008年,他还要求从坝面取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并没有衰减,而是提高了。
这正是得益于谭靖夷对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
在流溪河工程中,谭靖夷规定拱坝模板安装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有一次,因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变形超出要求,混凝土出现几个平方米的麻面蜂窝,谭靖夷便责令大坝工区主要负责人在职工大会上作检讨。他还授权工程质检人员:质量可能出现问题时,可现场下达暂时停工令。严格的制度,强化了大家的质量意识,整个工程建设中被暂时停工的情况只发生过一次。
“看到电站几十年后还焕发着青春的光芒,我甚感欣慰。”谭靖夷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谭靖夷始终认为,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二滩工程建设中,他二话没说,炸掉七八千方误混入粉煤灰的混凝土。
在沙牌水库大坝建设中,为查找混凝土有没有问题,他连续3天每天只睡4个小时,把所有资料、每个数字全查了一遍,确保了大坝的工程质量,使大坝成为汶川地震中完好无损的最“牛”大坝。
从业67年,谭靖夷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江河湖川,福建古田溪、广东流溪河、湖南拓溪、贵州乌江渡、湖南东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以及湖南韶山灌区、欧阳海灌区、桃江水库等水利工程留下了他的名字。
1989年,谭靖夷从水电八局总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仍心系水电事业。可以说,国内大多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他都参与过技术咨询,指导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工程技术难题。如在溪洛渡大坝工程建设中,就这座300米级高拱坝施工中遇到的深层地质缺陷处理、高温和低温季节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快速施工组织管理等诸多技术难题,他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如今,92岁高龄的谭靖夷仍坚持到工地亲自查看施工情况,爬陡梯、钻廊道,直接和施工一线员工交流,解决具体问题。就在今年7月初,他冒着酷暑去了大渡河,为一个在建大坝现场解决问题,“几十年都一样,自己一个人,背个包就走了”。
谭靖夷一生参与修筑过80余座各种类型的大坝,从论证到开工,从施工到验收,从现场实地探方到书面质量评价,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身影和汗水。唯独竣工庆典,他从不参加。因为在他看来,竣工只是第一步,任何工程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谭靖夷的名字起源于诗句“实靖夷我邦”,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为祖国效劳。而谭靖夷一生参与修筑80余座大坝的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B.在修建流溪河水电站大坝时,谭靖夷参考国外工程建设经验,首次采用了坝内埋冷却水管等技术措施。为保证大坝质量,他穿着布鞋走进坝内灌浆廊道检查有无渗漏。
C.流溪河水电站大坝是谭靖夷领导设计与施工的我国第一座混凝土双曲拱坝,历时两年完成。如今50多年过去了,大坝依然完好,谭靖夷对此感到“最满意”。
D.谭靖夷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在二滩工程建设中,因为施工中的混凝土误混入了粉煤灰,他二话没说便下令炸掉。正因如此,二滩大坝在汶川地震中完好无损。

E.谭靖夷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关心水利工程建设,指导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然而工程竣工后他却从不参加庆典活动,因为他认为工程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2)文中第三段中写古田溪工程处和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两单位争要谭靖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谭靖夷是著名的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为中国的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4)谭靖夷工作中的“严谨认真”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严谨认真”的作风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预感
滕刚
W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是一种预感。关于人死亡之前是否有预感,W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使W君对此深信不疑。
前天上午,W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出了两起车祸,死了两个人,一位是花匠,一位是教师。两人都被车轮辗成肉酱。后来人们的考证证明,他们死之前都有预感。据说花匠在遇难的那天早晨,睁开眼睛便沉默不语,面呈死相。更怪的是他下了床便洗澡,剪指甲,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一个人居然会在早晨洗澡,这在当地是前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花匠死亡之前的怪异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死是有预感的。至于那位教师就更奇了。据说他在遇难之前一个月就开始焚烧他的日记、信件和其它手稿了。他甚至写信给他的朋友们,要回他以往写给朋友们的信。总之,他几乎把这世上所有留有他文字的东西都化为灰烬。那天上午,他踏上柏油马路不久,就有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盯着他追。他一边呼喊一边狂奔,结果还是被压死在轮胎底下。
W君认为他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预感。既然有了预感,就该不惜一切去避免预感实现,决不能听之任之。所以,W君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汽车总不会冲进屋里来撞他。
他漱洗完毕,就对妻子说:“今天一天我不上班也不出门,我在后院看书。天塌下来你都不要叫我,有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事你不要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他说完就拿了一本小说书和几块面包,钻进后院放杂物的土坯屋里去了。
W君没头没脑的话把妻子搞得晕头转向如入五里雾中。W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迟到早退,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今天怎么突然不上班了?为什么要到土坯屋里读书?他以前可是从未去过土坯屋的。妻子几次想去问他都没敢。W君从来是说一不二的。妻子只好去自己单位请了假,便匆匆回到家里,不论怎么说她不能让W君一人呆在家里,她想他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先后有十四个人来找W君,都被妻子拦在门外。下午四点一刻的时候,W君单位里的经理来找他,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他赶快去上班。来者是经理,又有十万火急的事,他妻子不敢怠慢,便把经理领到后院。
“我不去!我今天哪儿也不去!你什么话也不用说了,你开除我我也不会去。什么原因你不用问,我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以后你们会知道的。你走吧!”W君挥舞着手臂声色俱厉地说。他急得虚汗淋漓。这时候发生十万火急的事,本身就是不祥之兆,是死亡的召唤。他没法让经理理解他的态度和做法,他现在不能说出预感,预感说出来肯定凶多吉少。待预感消失后,他会好好地向经理解释的。
经理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经理出门前对他妻子说:“再观察一段时间,情况严重,就去叫医生。”他妻子含泪点头。
大约晚上七点光景,一辆重型卡车飞驰在一条柏油马路上。临近三岔路口时,为了避免和一辆违章行驶的客车相撞,卡车急转弯冲向路边的小道,撞倒一堵围墙和一座土坯小屋后停住了。
人们把W君从乱砖中扒出来时,他已经咽气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W君因为知道自己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所以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并且躲到自家后院的土坯房,但最后死亡还是来了。
B.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说”意味着,W君所知道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但是这种传言客观上加重了甚至是触发了W君的预感。
C.被命名为小说主人公 “W”是运用借代的手法,这里的“W”并不是具体某个人,意味着W君的命运具有普适性。
D.这是一篇充满黑色幽默意味、风格和内涵上都独居特色的作品,它运用夸张的手法,营造惊人的巧合,表现了现实命运的某些难以言说之处。

E.这篇小说看似荒诞离奇,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构思十分巧妙,主人公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为什么在第二段具体地插叙另外两个人的死亡事故?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以“预感”为题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年度流行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苑广阔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
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的盘点,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又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毕竟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所代替,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每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所以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另类总结。虽然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多数以调侃、自嘲为目的,但实际上这些流行语的背后,也同样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比如因为影视明星文章的“出轨门”而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本身就是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这虽然是文章的爱人,另外一位影视明星马伊琍规劝自己丈夫浪子回头的话,但应该被规劝的,何止是文章一个人呢?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不过是因为他们明星的身份而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但是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所以面对“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其背后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汲取,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的责任感。
再比如年底才开始流行的“有钱就是任性”。其背后代表的事件是宁波市一位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先后被骗取了几十万元,而当记者采访老刘时,老刘却说:被骗7万的时候发现上当了,当时觉得警察不会管,又想看他们究竟能骗多少钱。这则新闻引爆互联网,网友调侃:有钱就这么任性。而眼下正是各种类型的网络诈骗高发频发的时候,“有钱就是任性”恰恰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媒体盘点的这些网络流行语,不管其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事件,也不管其代表了网友公众一种怎样的情绪,它们都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些网络流行语,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就像我们现在看三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一样。
(选自2014年12月8日《光明日报》)
下面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都曾风靡一时,对它们的盘点,让人们感到亲切又让人感觉有点忧伤。
B.“网络流行语”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因此它就是我们对过去一年的一种总结。
C.“网络流行语”被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多数是以调侃、自嘲为目的。
D.“网络流行语”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下列各项中对“且行且珍惜”这一网络流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影视明星马伊琍用来规劝自己丈夫文章浪子回头的,后来成为网络流行语。
B.这句话本身充满了人生哲理,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C.这句话提醒人们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就不要无限放大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了。
D.此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汲取教训,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责任感。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年度流行语,虽然寿命都很短暂,但也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B.网络流行语的新旧交替,可以看做是在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C.这些网络流行语,深刻的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D.网络流行语就像老照片,再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低吟的荒野
绿 窗
⑴院里积着落叶,不扫,是为了听风声。院里生了青草,不除,是为了早晨承接露珠。想那样的境味,先要赞美主人的情趣,细究,是深深的寂寥。等着风来雨落,鸟儿撞破玻璃,蝴蝶穿过重重铁栏,奄奄息在水泥阶上,真是罪过。
⑵说来,想要的是自然的野意儿。种上一盆花,为的是心上能有一片原野;挂一串锦灯笼,一串辣椒,一串蘑菇,则乡间茅屋、菜园、松林也搁在一室了。
⑶可是这依旧算贫穷。没有一个村庄做阵,没有一个大片的荒野供你深入,脚无处落,像母亲不在家,心是慌的。野草就在墙外,树木就在路口,蜘蛛就在林间,村庄烟火小,荒野吟声低。出去走走,天空之下,归为一棵草,不向往楠木紫檀,一岁一枯,总有青青的绿等着,不怕。
⑷猫有锦衣玉食,猫仍然要抓耗子。野味才劲道,逗逗惊吓中的猎物,其中有得意,彼此都多个戒心,不忘祖宗传下的抓捕和逃难本领,为的生存。猫在乡村,也不只在房前屋后打转转,那是没出息的弱猫。好猫每天都要出次村庄,穿山越岭爬高上树,带回野草,露水,山耗子野鸡来,为得靠近冥冥中的祖训。
⑸耗子肉有牛黄酸,这东西维持夜间视力,猫必需摄足,才无夜。长期吃了人饭,猫只有夜黑头,无鼠。猫少了野性,变成了人的宠物,只管逗主人笑,依主人的心思,以防被遗弃。
⑹人也一样。
⑺城市四处都是窥视的眼睛,投出监视、嘲弄、轻蔑,带着钱味的剪刀,让我们习惯约束灵魂。不得已吞吃了雾霾,有毒的蔬菜,内心长出冷漠与恶毒的杂草。眼睛在关键时刻自己暗下来;危难时刻伸出的手,又偷偷缩进袖笼里;嘴巴在不该说的时候自己闭上,躲进腔子里。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让人可笑的是,大街小巷,竟见不到一个囫囵的人。
⑻我们心知肚明,羞愧不已,惟愿能有一颗聆听自然的野心。
⑼在荒野,植物听风听雨,见缝插针,你只能吐出俩字:蓬勃。
⑽秋天新生的蒿草更加肥硕冒油,似有妖邪作怪,实是把生命抓得更紧。野生的种子认得春天,也熟悉适宜的环境,随时发芽,不管结果。受约束的只是人。
⑾一条向山的石阶两侧,去年种的朝颜花,粉蓝白黄繁盛美丽,流浪猫狗在藤萝下开出茅屋来,你路过,它盎然吠叫。今年间生了许多拉拉蔓,我盼着园丁来拔除,我深知拉拉蔓满身细刺的厉害。如料,没有人管,拉拉蔓果然斗志昂扬地铺了上去。
⑿因茂盛的草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称之荒芜。但这是植物的竞争,人为与野性的较量。放任庄稼和杂草,杂草必定浪涛一样淹没庄稼。所以农人必须随时扛着锄头。杂草让农人警醒。锄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像恐龙,独霸天下,横吃横长,最后大灭绝,个别的存活,为的提醒后世。
⒀所以面对一棵小叶朴树,用千年时间,劈开亿年巨石,也不必惊奇。野性的力量,人只有臣服和学习。依赖荒野,我们才会得到力量与获救。不怕村庄消失成野;沙化,水泥化,毒化,才是真正的荒芜
⒁家养的木立芦荟开花了。纺锤形,穗状花序,每枝花点上橘黄的灯烛,吐出三个深橘的蕊,像许多串冰糖葫芦一股脑插在草包上。夜晚,我守着这枝温暖的花,聆听风的低吟,不知,我们还剩下多少荒野?
(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可是这依旧算贫穷”这句话的理解。
⑷⑸两段以猫为例写野性,请分析其作用。
简析⑿⒀两段中加点词“荒芜”的不同含义。
赏析文中的句子。
(1)每个人都顶着三五个憋出的犄角趔趄在街头,碰撞,疼痛,流血,再挤回腔子里。
(2)除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
概括文章主旨,并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