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 )
①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②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③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④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本主义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作者在思想上最倾向于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某人的思想主张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人物是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A.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 B.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
C.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 D.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